小视健康码防疫大数据平台_南通安全防范协会
行业新闻
小视健康码防疫大数据平台
我的位置:主页 >行业新闻

 

一、 建设背景

针对出疫情防控情况,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建委也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地政府也发布重要指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辅助疫情研判、提升服务效率方面的支撑作用,切实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当前全国新一轮疫情爆发,各地防疫工作依然十分严峻,从各地本身实际出发,相当一部分地区信息化建设落后,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在车站、商场、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配备安保人员进行长期的巡查、查码、测温工作,通过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来换人员的“平安指数”。

如何实现更高效科学的疫情防控以及利用智慧化的手段改善车站、商场、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健康码核验工作,同时如何快速获取健康码异常状态人员信息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现状问题

2.1 防疫安全风险高,管控精度、效率低

目前相当一部分区域测温方式主要采用人工近距离核验,人员健康状态不确定,有一定的风险性。

目前仅采用人工验证“健康码”+测温的核对方式,测温数据采集的精度难以保证。同时,单次测温并完成信息登记等工作全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人员聚集,存在感染风险。人员出入数据、检测数据等数据均是线下登记,无法实时联动,数据追溯、查询困难。

2.2 核验手段落后,管控压力大

各地出入口、公共区域配备了安全员进行人工核验,但存在人员离岗、值守不及时、人多无法有效管理、漏核漏验的安全隐患。

2.3 设备各自为战,缺少统一管理

配备健康码核验设备的区域,设备种类多样,如手持式终端、闸机式终端、立杆式核验终端等,多种设备厂家不同,系统独立,系统数据无法进行联动。同时设备故障后,需要确认设备种类、厂家、故障地点等信息,中间流程繁琐,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下,出现疫情防控的漏洞。

2.4 数据资源分散,集中共享不够

数据中心与业务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数据壁垒,各系统数据都以数据库的形式单独存放在系统中,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困难,导致疫情数据展示存在信息不畅、各部门沟通交流受阻、响应不及时等问题。

三、 建设目标

3.1 实现人员精准核验、效率提升

通过各类健康码核验终端进行人员检测、快速测温,避免人员聚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2 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统一运维

平台对各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将各种设备独立的能力进行融合,将各类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实现各类设备的可视、可用、可管。

3.3 实现系统数据贯通、协同作战

所有人员出入数据、健康码核验数据等数据后台实时记录,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整合、系统无缝衔接的机制,实现各类设备数据的大整合,为各类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3.4 实现疫情数据可视、精准溯源

将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进行可视化展示,动态分析疫情实时数据,根据人员流动踪迹,快速确定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对可能产生疫情的隐患和风险进行监测、预警,防患于未然。

3.5 实现辖区态势一张图、全局掌控

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战需要,面向政府各个部门的各级领导、指挥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一张图上汇聚全局人力、物资、防疫资源等情况和疫情动态,提供的具有高度集成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统一工作平台,实现疫情处置全流程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

四、 建设原则

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系统制定的标准和服务接口应具备开放性,使用主流标准规范,并与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相互兼容。

2)稳定性原则:平台采用容错技术、故障恢复措施和应急措施来提高稳定性和有效服务时间,满足全局对平台的使用要求。

3)优质原则:平台的建设应以优质、准确、精确为原则,建设并持续改进平台的质量(包括标准、应用和运维等方面)。

4)易用性原则:平台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易于操作、易于使用,响应和处理快捷,功能应完全满足数据和技术支撑服务的需要,并可实现完全和部分的自动化处理。

5)安全性原则:在强化应用层面的安全性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数据库和工作流等系统软件提供的各种安全机制,并合理利用各类专用安全产品的功能,为用户实现依照其业务规则制定的读、写、删、改的安全规则。

6)标准符合性原则: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业务、技术、运维、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的整体建设和实施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7)系统模块化原则:平台设计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模块化设计降低整个平台的复杂性,提供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的系统化机制,实现模块化解决方案。

8)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统一设计,保证整个平台的统一和数据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平台设计过程中坚持统一设计原则,从全局出发、从长远考虑。

9)先进性原则:在保证实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软件体系结构构建本项目的平台,以适应将来业务发展需求,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拓展性。

10)可扩展性原则:平台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能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良好的架构设计和平台配置管理,保证平台的适应性和扩展性。

五、 总体设计

5.1 建设内容

高效运作的前端感知体系:在小区、车站、商场、公共场所等区域部署人证码核验终端,实现人证码合一核查,体温快速检测。解决传统人工核验健康码和检测体温效率差、速度慢等问题,同时减少检测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接触,方便人流聚集处的快速检测,消除安全隐患,完善疫情防控体系。

全局掌控的设备管理体系:对各类设备进行统一接入、统一管理,避免信息孤岛,通过IoT设备管理中台实现各类设备和系统的协同作战,同时一旦设备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精准定位,快速处理。

一图展示的疫情防控体系:接入各个业务部门的各类疫情数据数据,通过可视化展示,一图览全貌,所有感知数据、资源数据、人员数据等在一张图上进行展示,同时通过数据碰撞分析、分类聚合得出疫情现状信息、未来发展趋势等结果,为各级部门单位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5.2 系统框架

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其中感知层包括小视自研究以及第三方健康码核验终端。设备接入层提供标准化设备接入协议,支持设备根据标准协议接入。IoT设备管理中台提供轻应用以供使用,同时中台开放标准化数据接口,支持第三方平台快速对接。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提供防控资源管理、防控态势展示、疫情研判预警、防疫作战指挥等实战应用,并支持上大屏展示。

5.3 网络拓扑

系统为平台网络拓扑图,包括前端健康码状态核验设备(手持式、立杆式、闸机式等)、IoT设备管理中台、业务应用平台和可视化大屏。

各类前端健康码状态核验设备通过网络接入设备管理中台,设备管理中台对前端设备感知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存储,并将数据以API接口的方式提供给业务应用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将各类数据通过碰撞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大屏进行展示。

六、 详细方案

6.1 小视健康码状态自助核验一体机

小视健康码状态自助核验一体机是集人脸识别、身份证比对、健康码识别、非接触式额温测量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以动态便携或永久固定的方式部署于核酸检测点、政府、医院、车站、学校、小区等社会公共场所出入口,可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校验、二维码读取等多种方式,结合政府疾控部门健康码核验库,实现公共区域人员进出健康码状态的自助核验。

6.1.1 设备外观

6.1.2 设备功能

6.1.2.1 人脸识别功能

产品内置人脸识别系统软件,配合小视科技独有的人脸识别算法,能够实现人脸信息的实时、高效、精准识别。主要功能包括:

n 人脸识别:可对人员进行实时人脸识别身份认证

n 播报语音提示:人性化语音提示功能,播报比对核验结果,语音可自定义

n 门禁通行管理:支持输出开关量信号,可控制闸机、广告电磁门开关

n 平台远程管理:支持通过Web管理平台统一配置设备参数

n 离线运行模式:支持离线状态下正常工作,联网后自动上传、更新数据

n 接口快速对接:提供SDK标准接口开发包,供合作伙伴二次开发

6.1.2.2 测温筛查功能

产品可配置小视科技自研腕温模块,部署于室内、半室内环境中,满足特定场景体温检测和异常报警需求。主要功能包括:

n 体温检测筛查:支持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体表温度检测、快速筛查

n 体温检测距离:额温模块为0.3-0.45米,腕温模块为1-4厘米

n 体温检测误差:额温模块为±0.5℃,腕温模块为±0.3℃

n 声光报警提示:支持对体温超过阈值的人员进行声光报警

n 超温邮件推送:支持将体温超过阈值的人员信息通过邮件推送给管理人员

n 数据报表查看:支持实时生成体温检测人脸抓拍记录和数据报表

n 接口快速对接:可向其他健康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

6.1.2.3 产品参数

编号

类别

描述

1

屏幕

8寸全面屏,1280*800,16:10

2

CPU

四核

3

RAM

2GB

4

FLASH

16GB

5

读卡模块

标配读取NFC卡

6

红外感应模块

支持

7

摄像头

单目,200万像素,支持HDR

8

补光灯

白光补光灯

9

门禁控制模块

开关量信号/韦根

10

WIFI

支持

11

喇叭

5W

12

RJ45网络口

1

13

micro-USB

1

14

远程升级

支持

15

电源适配器

输入:AC 220V  输出:DC 12V 2A

16

防护等级

IP65防尘、防水

6.1.3 核验方式

人脸识别健康码核验登记系统支持通过刷健康码、刷身份证、刷人脸等多种方式验证人员健康状态并测温,保障人员健康进入。下图为业务流程:

主要的识别核验模式如下:

1)可通过在pad上刷身份证的方式进行健康码核验。系统会通过身份证自动读取健康码状态(健康码可在pad上进行显示,出现黄码、红码,系统会发出警告)。核验完健康码状态后可进行手腕测温检测人员体温。

2)可通过在人脸识别pad上进行人脸识别+刷身份证进行人证合一验证,人证验证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读取健康码状态并测温。

3)可直接拿出手机通过刷健康码的方式进行健康码核验,系统会自动获取的健康码状态。核验完健康码状态后可进行手腕测温检测体温。(该种方式需要加装二维码扫描盒配合闸机使用)

4)刷脸获取健康码状态,主要适用于内部员工。该种方式刷脸人员需提前在平台底库中录入人脸及身份证号等信息才能使用,人员刷脸后系统会自动通过人员信息获取健康码状态进行核验。健康码核验完成后也可以进行测温。

   

6.1.4 安装方式

人脸识别设备支持三种安装方式,如下图:

6.2 IoT设备管理中台

6.2.1 健康码应用

健康码应用集健康码核验、人脸识别、体温检测等功能为一体,支持通过刷身份或扫健康码快速获取健康码状态,提高健康码核验和人员通行效率,减少人员间的接触,大大降低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6.2.1.1 识别记录

支持查看识别记录,查询条件包括:人员名称、证件号、手机号、健康码状态、验证方式、测温结果、进出方式、所属位置、所属设备、识别时间。

支持对异常体温进行人工复核。

6.2.1.2 数据查询

支持记录的查询,可以按人员名称、手机号、位置,进出类型、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人员标签、所属组织等方式组合查询。

6.2.1.3 参数配置

通过填写“健康码类型/城市编码/核验人姓名/核验人身份证号码/核验站点ID”信息,完成对于健康码参数的配置。

6.2.2 设备运维

6.2.2.1 设备列表

展示所有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SN、IP地址、在线状态、部署位置、分组等信息。

6.2.2.2 设备管理

支持多层级设备位置树维护,设备的新增、修改、删除、基本信息查询、在线状态查询等,同时支持人员分组授权、设备远程重启、参数配置及下发等。支持选择设备展示的列信息。

6.2.2.3 参数配置

支持设备远程配置,包括显示人员姓名、口罩检测、活体检测、健康码、语音播报以及高级参数设置。

6.2.2.4 设备检索

支持对设备检索,检索条件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状态、设备SN、类型、IP地址等。

6.2.3 系统管理

6.2.3.1 角色管理

通过角色管理可实现对用户菜单权限进行控制,实现不同类型用户登录平台有不同使用功能,对用户类型实现精准分类。

支持对角色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及菜单权限设置,并可对角色进行停用、启用管理。

6.2.3.2 用户管理

界面展示用户信息,帮助客户准确记录客户情况。

支持对用户进行新增、修改、删除及角色设置,并可对账号状态进行停用、启用管理,停用后改账号将无法登录平台。

6.2.3.3 组织管理

主要进行用户组织树的管理,对用户组织树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操作,方便对用户按组织进行分组管理。

6.2.3.4 修改密码

主要用于对用户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修改密码时必须输入原密码进行验证;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至少两种,且长度不小于8位。

6.2.4 数据接口

系统提供标准数据接口。

6.3 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

6.3.1 态势感知首页

提供辖区内疫情态势展示,包括街道疫情数据、复工企业、隔离人员统计、辖区进入人员信息统计、以及物资库存状态等信息的展示

6.3.2 防控资源管理

6.3.2.1 区域疫情管理

对涉及疫情防控的社区、隔离点、医疗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展示。

6.3.2.2 应急调度资源管理

能够分别对应急专家、应急设备、警力人员、医务人员、支援者分类进行添加、编辑、修改、删除操作,提供数据上传路径和基本信息,实现数据可视化定位,快速服务于应急指挥。

6.3.2.3 仓储物资管理

对物资进行信息化管控,保障物资的入库、出库、库存、审批、物资发布管理。

6.3.3 防控态势展示

6.3.3.1 基础信息展示

以地图形式展示疫情位置信息、疫情人员基本情况、疫情隔离点位置、所涉及的交通卡点,点击该点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6.3.3.2 统计分析结果展示

将涉疫警情查询、基础疫情态势、高危人员核查、高危车辆核查、防控警力等不同类型、维度的统计数据通过基于态势可视化分析,以不同的展示形式进行可视化的编排,方便直观展示统计数据的内在逻辑和变化趋势。

6.3.4 疫情研判预警

利用不同类型、维度的数据在基于可视化数据建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联、碰撞与对比,对潜在疫情隐患与风险进行监测预警、疫情研判。

6.3.4.1 疫区高危人群输入分析

对疫区高危人员输入目标区域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潜在疫情散布情况,同时结合侦察数据对输入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筛查。

6.3.4.2 本地关联高危人员分析

通过确诊患者的相关数据,对目标区域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患者的人员进行分析统计,同时结合侦察数据对相关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筛查。

6.3.4.3 确诊人员位置分析

接入运营商人员行程数据,根据确诊人员行动轨迹分析,研判疫情潜在源,监控潜在风险。

6.3.5 防控作战指挥

6.3.5.1 联合指挥调度

用户可以根据疫情报警的位置信息,快速进行范围缓冲,获取周边警务人员、视频信息的信息,在图上勾选视频进行语音通话或指令下达、信息的实时调阅等操作。系统能够进行指令发起操作,完成指令发起、转办、提醒、催办、查询、签收、反馈。

6.3.5.2 融合通信

系统能够快速组建群组,支持多人、组群等方式的互动交流,便于在指令流转中互相沟通,直接交流。指令群发实现群组即时通信功能,支持电脑客户端与临时分组的多个移动端实现指令群发,实现多部门联动的实时通讯需求。

6.3.5.3 社区管控

对出入小区情况、社区居民情况、社区居民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需求情况进行社区信息上报,系统会对上报信息进行快速筛选核实,并选取特别关注的人员进行报警提醒,如针对上报的发烧、咳嗽的人员,对于没有及时填报信息的社区居民进行核实时,系统提供信息补录功能。

6.3.6 需对接系统

与卫健委疫情发布系统对接:通过与卫健委疫情发布系统对接,能够实时获取疫情实时讯息,包括确诊人数、疑似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等相关疫情实时数据信息。

与医院系统对接主要是与定点隔离、发热诊治医院进行数据对接,实时获取床位信息、治愈情况、死亡情况、医疗救治能力、医疗物资储备等相关数据信息。

与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对接:与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对接,通过调用视频图像平台的控件实现对实时视频监控画面和历史视频监控画面的数据播放和云台控制管理。

与卡口系统对接:与卡口系统对接,卡口系统或前端设备实时上传行驶车辆的基本信息至集成指挥平台,特别是针对疫区车辆重点盘查,信息内容包括号牌号码、号牌种类、车辆类型、车身颜色、经过时间、经过地点、车辆图片、设备状态等。

与疫情报警数据对接:获取疫情报警信息,主要包括疫情报警位坐标信息,报警人信息,报警时间,处置状态,反馈结果等。

与短信平台对接:与短信平台进行对接,能够实现短信消息的快速发送和接收。

与运营商行程大数据平台对接:获取人员行程数据,实现疑似、确诊等各类人员行程轨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