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17政法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暨政法信息技术装备展"在北京落下帷幕,大会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政法工作领域技术装备创新和优秀解决方案发展成果,其中尤以雪亮工程、智慧法院、智慧检务、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等贴近行业实战需求整体解决方案最受欢迎。
如果以今年政法装备展召开为时间节点,距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目标刚好过去一半时间。在过去的两年零六个月时间里,伴随着全国第一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示范城市大面积建设实施,其中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雪亮工程",成为新形势下治安防控工作的创新之举。
"雪亮工程"是"互联网+"环境下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新途径,亦是安防行业企业新时期发展的新机遇。目前,不少安防企业纷纷投入其中,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新型"雪亮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另外针对"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硬性指标实现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及方案。
如何构建实战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目前政法综治以及公安领域一直向"实战"看齐新时代要求下,"雪亮工程"针对拓宽视频监控应用领域也有硬性要求,要逐步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然而在当前,行业创新陷于困境的不利局面下,如何实现从产品到应用的升级,构建从产品到实战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一直是行业众多企业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面临的新问题。作为行业深度化应用的代表,科达始终贯彻"应用为王"的发展理念,根据行业用户的业务需求推出一系列实战化应用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在目前开展的"雪亮工程"建设试点中,科达依靠自身丰富的前端采集设备,诸如人员卡口、车辆卡口摄像机、星光级摄像机、无人机、移动警务等前端设备,采用"圈、块、格、点"布局理念,因地制宜,实现人、车、物等信息多维、高清、24小时不间断视频采集。
同时,以公安视频专网为基础,全面集成社会兴趣点、视频监控资源、视频会议资源、移动资源等各类资源,依托网格化视频指挥系统实现纵向串联省、市、县、乡镇、村综治平台、横向整合公安、政务、消防、城管、路政等职能部门资源。另外,在重大应急事件发生时,以KGIS+地图为载体,形成网格化的指挥调度系统,提升应急处置、指挥实战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传输网络、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安全管理系统有机整合,做到网络互联、平台互通,最大限度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的联网共享。再通过EzView、猎鹰、海燕等智能分析研判应用系统,深度挖掘视频大数据,实现为视频指挥、刑侦破案、治安防控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提供全面服务。
与此同时,科达还针对具体综治业务推出9大业务系统,包括综治组织及业务建设、实有人口统计、特殊人群重点关注、青少年帮扶、两新组织业务、社会治安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护路护线工作、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更针对综治各单位、各层次的特色开发了可扩展的"X"项业务,例如考核评估、研判分析、手机APP等系统。
尤其是在公安领域,科达构建了人证核验库、车辆通行数据库、案事件视频图像数据库等11个大数据库为公安实战提供数据支撑。推出了公安实战指挥平台、大情报合成研判平台、警务督察监控平台等18个应用平台,真正服务公安实战。
如何实现AI在"雪亮工程"中落地?
从2016年底北京安博会到今年深圳安博会,"人工智能"逐渐替代了原有的"智能监控",成为安防领域共识。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将是安防视频监控发展的未来方向。
在"雪亮工程"建设的要求中,也明确提出加强视频图像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核心芯片、关键算法等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的当下,正在逐步推进试点的"雪亮工程"无疑是AI最好的实战应用"战场"。
据科达公安事业部总经理张剑介绍,科达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应用推出的AI前端、大数据平台以及大数据应用都在"雪亮工程"试点中得以应用。通过AI赋能,前端不仅能够采集实时视频,还能抓取视频中人员、车辆的目标快照,并提取这些目标的特征,将视频变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结构化数据。
另外,AI前端采集的视频、图片以及结构化数据进入视频图像大数据平台,进行存储和深度的二次分析,分析后的图片、短视频以及结构化的数据汇入视图库,形成完整的视频大数据内容。
在大数据应用中包括海燕车辆大数据分析、猎鹰人像大数据分析、猎鹰视频结构化分析、EzView图侦与合成作战等系统,开展一系列人像大数据、车辆大数据分析、研判以及合成作战应用,能够实现千万人像秒级监控与复杂的动态布防策略,实现多维度搜车、大数据研判与缉查布控,满足"雪亮工程"复杂场景下的各种"前期预警,事中控制"的新需求。
如何保障用户信息安全,防止泄露?
从前两年,行业内屡屡出现的信息安全事件以来,安防行业企业正在逐步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今年11月颁布的GB35114-2017《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就对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中视频信息以及控制信令信息安全保护进行了严格的技术要求。
针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以及涉及众多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共享应用的"雪亮工程",对视频监控信息数据的保护要求更为严格,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特殊领域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应用工作,更要严格安全准入机制。
据了解,在信息安全保障领域拥有更优秀基因的科达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支持量子加密技术的视频会议厂商,曾经发布了业内唯一支持量子加密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加密方面的技术积累无疑使科达在"雪亮工程”应用中对保障用户信息安全更加游刃有余。
在"雪亮工程"试点工程中,科达通过点位精细化管理,实现前端点位"一对一"建档,支持国标属性+细分几十种应用属性+自定义添加,完全满足公安部字段要求。
同时,通过用户、组织机构、角色、权限多维度资源授权模式,可对区域内权限分配和权限变更进行有效的统一化管理,实现多层次统一授权,监督各权限的使用情况,防止信息共享后的权限滥用。
专家点评:李仲男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 安防行业资深专家
2015年九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是国家关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最高级别的行政文件。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的重视。《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维,不但展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安防企业素质的高要求。
从目前来看,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此同时以“雪亮工程”为重要标志,深化视频监控应用,建立综合的视频监控图像研判系统,实现针对重点地区或具体事件的可视化实时管控,成为新形势下治安防控工作的创新之举。
科达作为目前“雪亮工程”试点建设重要参与者,除了在技术产品上引领行业的发展,同时亦加强行业深度应用,提升整体解决方案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战中的效能,为“雪亮工程”建设提供了比较好的典范。